页头图片

向幸福出发——也谈“草坪文化现象”

2024-01-17 项目展示

  草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南小镇,忽地因“草坪文化”而名声鹊起、蜚声中外“草坪歌舞走四方”、“草坪农民演艺文化创奇迹”、“草坪群众文化根深叶茂”报载刊发的文章连篇累牍、目不暇接

  “草坪文化现象缘由何起?值得总结、推广”常德市委书记卿渐伟的一句话,又诱得上下左右的仁者智者纷至沓来,也引起文坛政要的纵横评介。笔者非仁非智、亦非文非政,却因热爱故土的缘故,也还是赶一回时髦、凑一番热闹。

  草坪成功了,成为了全区、全市、全省、全国的先进典型。这“典型”是“作起搞”的?不是;是吹出来的?不是;是撞上的?也不是!草坪的成功是草坪干群多少年来齐心协力干出来的。当然也必须承认,是草坪党委政府近些年来,紧紧抓住文化这样的一个东西,既注意用文化引领人们积极向上,又注意用文化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正如许多人都总结了的,草坪文化能够得以发展和繁荣,首先是因为草坪的文化渊源。草坪,历史上就是一个“戏窝子”,这里不仅出“戏子”、而且出“吹鼓手”,号称常德戏剧历史上的梅兰芳男扮女妆的名角许长寿,就出生在草坪;以“活鸠山”而出名的名丑张桃初不仅至今还在带班授徒,而且还经常登台献艺;草坪的兴隆街、陡山、官陂堰等地的吹鼓手,无论走到哪里,吹吹打打都是可以”跑满台”的。文化革命那阵子,那时还叫草坪公社的每个大队,几乎个个都能演出《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这些大戏。并且还都能“唱全本”。

  多少年来,这里的农户也几乎有一个约定俗成,那就是“过事”就要唱一本戏。这里的人们把所有的“婚丧喜庆”都叫“过事”,除了婚丧嫁娶这些“红、白喜事”外,小孩的“满月”、“周岁”、“3、6、9岁”、“出童关”叫过事;成人满“36”、“50”、“60”岁叫“过事”;老人的“70”、“80”、“90”大寿叫“过事”;立屋、上粱、棺材“合斗”也叫“过事”;学生考上了大学、学徒弟的“入师”、“出师”都要过事。此外,男女青年间的“相亲”、“报日”、“过礼”也都叫“过事” 如果哪家“过事”不“赈酒”,不请个剧团来唱唱、不喊个乐队来“闹闹”,那就怎么也“不是那么回事”。人们说:“过事嘛,就要图个喜庆,图个热闹,图个乡亲们都来一起玩玩一起聚聚。”

  就是这些“大众的习惯、大众的追求”,即成就了这里的“文化市场”、“文化风俗”,也成就了这里的“文化技艺”、“文化能人”,还可以说也成就了“文化素质”、“文化品位”。我不知道这些是否能叫作“文化自觉”?反正这就是多少年来草坪的生活,一种“文化生活”、一种“文化事实”。我认为:这不仅就是草坪文化现象,而且也就是草坪文化现象的成因。

  值得指出的是,对这些“农村的歌舞”,过往在许多人眼里是很难把它和高雅的文化接轨的。中宣部长同志来了,各级领导也肯定表扬了,当然也就必须把它都当成农村文化了。但是,它能不能与党委、政府应该抓的那些“大事”、“要事”、“急事”、“政绩工程”相提并论呢?那就值得商榷了。有的人始终认为,这些都是“上不得吊环”的“打情骂悄”;都是朝起晚散的“嘻嘻哈哈”;都是不务正业的“下里巴人”,甚至有的还认为:就是一群农民在那里“睡在凌片上唱雪花飘”、“穷快活、穷作欢”。

  是的,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金钱几乎成了人们的唯一追求。以至于浮躁到都几乎不能完整地听一首歌、看不完一部电影,读不完一本书的境地。人们咒诅“金钱至上”,却又肆无忌惮地追逐金钱;咒诅“跑官要官”,却又热衷于“划线”、“钻圈”、“找靠山”;咒诅开会,却除了开会什么都不会;咒诅公款旅游,却以“红色旅游”的名义跑遍五湖四海,甚至跑到德国去朝拜马克思。热衷于不惜重金让电视里有影、广播里有声、报刊上有文(自己都写不出来就请人着刀),千方百计“文化一回”,尽力扮出一些文化相。我们当然不能要求当政者就是超凡脱俗的神仙,就不能“拜金”,但作为执政者,还是该多想一想富裕起来的农民在想些什么?什么才是老百姓的需求和幸福?什么才是时代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进步的标志?如果还是自以为是奉行那套即使招商引资亏血本、开发开拓穷折腾、即使老百姓不答应、不高兴、要,也还是要一意孤行,并且还认为只有那样才是“政事”和“国是”,才是正事,那就是顽固不化、不与时俱进了。亚里斯多德说过:“放松与娱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应当看到,富裕起来的农民也在看重“自我实现”了。如今的农民,赏识起了“拿起锄头种得田好、穿起行头演得戏来”的本事;追求起了“睁开眼睛就有台上、睡在梦里还有掌声”的生活;他们甚至还认为:“吹得叫、打得响、演得好、唱得来、跑得满台”就是体面、就是高贵、就是价值、就是尊严、甚至也就是他们的幸福。

  是的,歌舞、演艺能够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可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甚至还可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应该否定和忽略。我们不仅要有本事让群众“发财、发展和发挥”,我们还需要想办法解决老百姓“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问题,换个说法也就是需要创新社会管理、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如果一个领导者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在那里咒诅社会腐败、咒诅分配不公、咒诅两级分化,但却又崇拜的是“GDP”、追求的是“政绩”、寻求的是“关系”、指望的是“升迁”、羡慕的是“特权”。而忽略、淡忘、轻视农村文化,那就是不与时俱进、不尽责任了。

  草坪镇党委政府在这一点上的见识就有些超凡脱俗,时任镇党委书记丁克刚就曾经说过:别看活跃在农村里的那些歌舞、演艺,看起来就是跳跳蹦蹦、摇摇摆摆,听起来也就是唧唧喳喳、嘻嘻哈哈,但是,它反映的却是广大农民的心理需求,洋溢的是农民的身心愉快,培养的是农民的素质,提高的是农民的幸福指数,构建的是和谐社会。别看那些“歌舞”,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随便什么时间都能互换,上下可以调侃,当面就可以PK.。无论是在台上演戏还是在台下看戏,都成了他们的生活。那歌那舞那戏就好像是电视广告里的“劲酒”,喝了就来神、喝了就来劲、喝了就“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是的,无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歌舞演艺已经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了他们的能耐,成了他们的追求,当然也就成了他们的幸福与小康。作为执政者的人,绝对不能小看这些农村的“演艺”、绝对不能小看农村的“歌舞”,因为它关系的是偌大一个社会、偌大一个群体、偌大一个层面的喜好。毋庸置疑,这就是民愿、民意,也就是民本、民生。

  我区资深文化人刘忠祥先生对草坪文化现象总结有一句话,讲得很到位:草坪文化现象说到底是什么?就是中国的文化小岗村!

  按他的说法那就是,如果说凤阳小岗村为“包产到户”而按下的“托孤”手印是当时中国农村、农民对基本生存和温饱的渴望与呐喊的话,那么鼎城草坪的“歌舞文化”则是折射了当代中国农村、农民在温饱有余、基本实现小康生活后,对文化层面、精神层面的新追求、新境界。草坪也就和小岗村一样,分别站在了代表中国的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制高点上,发出的时代呼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草坪文化现象,就像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一样,也将极大地促进当今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变迁和繁荣。

  关注平凡人的幸福,关注平常人的幸福,引领平民百姓的幸福,是中国人的传统作风和执政的理念,也是新时期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一切为了人民的落脚点。这就是要引领全社会的幸福,这也就是需要精心构建和谐社会。而所有这些任务的实现,都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文化的层面上。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的今天,文化的口号已经喊得够响了。从“文化兴国”到“文化强国”,再到“文化立国”。再到文化立省、文化立市、文化立区 文化的责任越来越重大,文化的使命越来越神圣 ,文化的担当越来越艰巨。真心实意地重视文化,已经成了各级领导不可忽视的政治和经济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只能是根据农村、农民的“口味”需求来“量身打造”对接市场,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离开了农民喜欢的艺术形式去要求农民、引领农民去寻找另外一种新的领域、新的“高雅”和新的文化。

  向草坪镇党委政府学习。像他们一样心系群众、面向基层、与民同乐,重视草根文化、呵护平民文化、发展和提高农村文化,引领广大农民,“向幸福出发!”

文章分类
联系我们
联系人: hth娱乐
电话: 020 - 2216 5516
传真: 020 - 2216 5516
Email: admin@rq95.com
QQ:
微博: rq95/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89号燕侨大厦401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