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台纺机的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当时王台铁业组和修配组成立,主要生产锄、镰等小型农具。1956年,这两个手工业组织合并为王台铁业修配合作社,成为青岛东佳纺机集团的前身。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家计划全力发展轻纺工业,胶南轻工专用设备制造厂(今胶南纺织机械厂)抓住机遇,转产纺织机械制造,标志着王台纺机产业的正式起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王台纺机产业借改革开放东风迅速崛起。当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短短几年内形成数百家纺机生产及配套企业。1990年代,王台生产出国内顶配水平的无梭织机,成为国内纺织机械产业的一次革命性突破。此时,王台纺机已形成以胶南纺织机械厂和胶南四纺机为骨干的产业集群,产品畅销全国。
中国加入WTO后,王台纺机迎来快速地发展期,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市场。然而,随着中国低价高品质的产品大量出口,部分国家开始警惕,发起贸易战(如中美贸易战),导致外贸受挫,纺机销量下滑。同时,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纺机行业面临转型压力。
王台街道现拥有1600余家纺机经营主体,是全国最大的无梭织机生产基地,年产喷水织机等15万台,本地配套率高达75%。其梳棉机产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75%,喷水织机占90%,喷气织机占50%,荣获“中国纺织机械名镇”称号,连续五届(15年)蝉联该荣誉。
王台纺机产业以海佳、东佳等老牌企业为龙头,铠硕、海西岳丰等骨干企业为支撑,小微企业为配套,形成完整产业集群。例如,青岛海佳机械有限公司通过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转型,建成国内首个无梭织机生产智能制造基地,年产能达1万台高端设备。
企业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推动智能制造升级。例如,海佳机械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信息化智能工厂,生产效率提升30%。
规划建设青岛(西海岸)“专精特新”特色产业园,完善周边设施配套,增强产业链承载能力。
成立全市首家镇级商会,推动成立纺织机械行业联合会,拓展政企银资源,为公司可以提供贷款支持。2024年以来,组织50余家企业参加行业展会,收获意向订单近15亿元。
王台建成全国首个纺织机械主题博物馆,300余件馆藏展品全方位展示产业高质量发展历程。
规划打造10万平方米的“旺街”特色活力街区,持续擦亮“中国纺机名镇”金字招牌。
王台街道在巩固纺机产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培育芯屏产业(如京东方项目落地),形成“纺机+芯屏”双轮驱动格局。芯屏产业新城的建设为纺机产业提供智能化、数字化升级的技术支撑,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加强与纺机领域权威高校、行业协会合作,探索“纺机+芯片”“纺机+新型显示”等跨界融合模式。
利用ITMA(纺织机械展览会)等国际展会平台,引进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中国纺机名镇”的国际影响力。
支持小微企业聚焦细致划分领域,打造“隐形冠军”,形成无法替代的产业生态。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