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用于精纺机的纺纱部件,特别 是用于翼锭机的筒管和/或锭翼,该筒管和/或锭翼设置在沿机器纵 向方向延伸的库九道上,并且成组地由齿带驱动装置驱动。
为了驱动翼锭机的锭翼或筒管,已经公开了在锭翼轨下和筒管 轨下设置的两个平行的传动轴,该传动轴沿着机器的长度延伸。该 轴通过锥齿轮传动装置驱动中间轴,该中间轴以均匀的间距向上导 向,并且穿过筒管轨和锭翼轨。在用于驱动锭翼的中间轴上抗扭地 设置齿带轮,该齿带轮通过齿带驱动一个或多个锭翼。用于驱动筒 管的中间轴设计为各驱动一个设置在筒管轨上的齿带轮的花键轴。 然后,该齿带轮通过齿带驱动一个或多个纺纱轴,该纺纱轴各容纳 一个筒管。已公开的驱动装置在轴、轴承座、锥齿轮驱动装置和花 键轴或者同类部件的生产方面需要高额的费用,除此以外还有高额的安 装费用。驱动中的反复转向会导致巨大的能量消耗,此外,同时这 种类型的驱动的噪音比较大。
在DE-OS 26 10 785中同样已经公开了 一种环形缠绕机,其 纺纱轴在机器两侧利用端面地在机器框架中设置的驱动电机驱动。 中心的齿带从驱动电机出发延伸至第一齿轮,该齿轮驱动驱动第一 组纺纱轴的驱动轮。该齿轮借助另一个中心的齿带与另一个齿轮连 接,该另一个齿轮借助另一个驱动轮驱动第二组纺纱轴。这种通过 中心的齿带和齿轮的驱动沿着机器的整个长度延伸。每个与中心的 齿轮连接的中心的驱动轮借助齿带分别与两个纺纱轴行的第 一纺 纱轴连接。每个纺纱轴借助另一条齿带与其纺纱轴行的各个紧接着
的纺纱轴连4妾。在4艮据图4和图5的实施例中,每个中心的驱动寿仑 驱动一纟且12个纺纱轴。然而纺纱轴纟且不是直4矣i也,而是义又借助 中心齿轮的中心的齿带彼此连接。由于该端面设置的驱动电机的原 因,这样的解决方案在设计、生产和安装方面相对昂贵。因为各个 纺纱轴组没有直接地彼此连接, 一条中心的齿带的断裂会自动地导 致在传动系中随后的所有纺纱轴的组停转。
在精纺机中同样由DE-OS 37 01 873公开了利用切向带来驱 动纺纱轴。在这个已公开的结构型式中,在机器的右侧和左侧上的 两行纺纱轴划分为多个同样大小的区域,切向带和驱动该切线带的 驱动电才几分别对应于各个区域。在每两个区域之间i殳置两个用于这 两个区i或的共同的齿带4仑,这两个区i或的两个相邻的切向带分别围 绕这两个齿带4仑回4争。由此这两个^皮ot匕相邻的区i或才几才成;也相互连 接。为了可以将切向带抵压纺纱轴,以使切向带以尽可能小的滑动 来驱动纺纱轴,在纺纱轴的区域中设置了大量的压带轮。为了使电 动机能够驱动切向带,该电动机同样配备了齿带轮,该齿带轮部分 地由切向带围绕。在纺纱轴轨没有设置单独的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用于精纺机 的驱动装置,翼锭机的筒管和/或锭翼设置在沿机器纵向方向延伸的 轨上并且成组地由齿带驱动装置驱动,其中,至少一个驱动电机安 装在轨道上,驱动电机通过齿带驱动装置分别驱动至少一个纺纱部 件,纺纱部件属于包括多个纺纱部件的、借助齿带驱动装置结合的 组,组中每一个纺纱部件由前面的组中的齿带围绕,以及一个纺纱 部件由后面的组的齿带围绕。
该驱动装置在结构上安装简单,并且在生产和安装方面4叉需要 相对4艮少的费用。
这种形式的驱动装置没有在机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轴、轴承座 以及回转驱动装置,从而构造简单并且费用低廉。除此之外,能够 实现格外的简单的安装。由于这些纺织部件组彼此之间借助齿带强迫 同步,因此确保了纺织部件的角度一致的同步,这一点尤其对于翼 锭机的筒管和锭翼来说是必要的。这种机械的强迫同步能够额外地 通过驱动电机的电子同步来支持,例如优选设计为同步电机的驱动 电机的相应的频率控制。机械的强迫同步确保了即使在停机或者电 力故障时也保持角度一致的同步。
图1示出了带有在运行位置的所属驱动装置的锭翼轨和筒管轨 在才几器皇从向方向上的图示,
图2示出了4艮据图1的实施例在落纱位置上的图示,在该落纱 位置上筒管轨可转动到适合于自动取出筒管的位置,
图4示出了带有在运行位置中的稍作改动的驱动装置的锭翼轨 和筒管轨在机器纵向方向上的图示,以及
在图1中部分地示出的翼锭机包括锭翼轨10,该4定翼轨中设置 了排成两个错置的行ll、 12的锭翼13。此夕卜,翼锭机包括筒管轨 14,纺纱轴15在该筒管轨上设置成相应排列的同样的两个行11、 12。筒管4九14在#6架16上浮义载,该4乇架在垂直的支4主17上可以 借助未示出的驱动装置上下移动。筒管轨14通过一个在机器纵向 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18与托架16连接。在托架16和筒管轨14之 间设置了多个液压的或者气动的气缸19,通过该气缸的操作,筒管 轨14可以从图1中所示的工作位置旋转到图2中所示的落纱位置, 还可以转回。在该落纱位置上,利用其套管在筒管纺纱轴15上 抗扭地设置的筒管20可以很好地^接近。在正常的纺纱运行中,来 自于没有示出的并条机的拉伸的粗纱轴向地进入锭翼13的机体中, 然后在锭翼臂中引导至压指21,粗纱由压指转送到筒管20上。
用于锭翼13的驱动装置设计为所谓的组驱动装置,该组驱动 装置包4舌大量电动驱动电才几22,该驱动电才几分别i殳计用于驱动一组 锭翼13,其中驱动电机22设计为彼此相同并且设计用于驱动数量 分别相同的锭翼13。驱动电机22设置在4定翼轨10外部。驱动电机 的电机轴上设置有齿带轮23,该齿带轮驱动齿带24,该齿带围绕 与一个锭翼13抗扭连接的齿带轮25。在图1至3所示出的实施例 中, 一个^f亍,即4亍12的每六个4定翼13通过一个这种类型齿带驱动 装置驱动。分别包括在各组中的其余的4定翼13的驱动由通过驱动 电机22直接驱动的锭翼13传动。如从图1至3所示,直接驱动的 锭翼13抗扭地与另 一个齿带轮27连接,该另 一个齿带轮通过围绕 它的齿带28同时驱动另外两个抗扭地与相对设置的行ll的锭翼13 连接的齿带4仑29。从图1至3还能够准确的看出,第一个三件组通过齿带 驱动装置分别驱动同一行列11中和相对设置的行列12中的相邻的 锭翼,该三件组由直接驱动的锭翼13和行1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锭 翼13构成。从图1至3能够准确的看出,行11的锭翼13设置有彼此相
叠地、抗扭地与其连接的齿带轮29、 29,其中齿带28围绕齿带轮 29,,该齿带除了围绕齿带轮29,以外,还围绕行12的锭翼13的齿 带轮30和行11的锭翼13的齿带轮29,也就是说有三个齿带轮。 该锭翼和相关的齿带轮位于大致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上。齿带轮29, 和30处于与齿带轮27、 29错置的高度上。
特别是从图3中能够准确的看出,通过这一种方式,实现了包括单个的 齿带28、 28,的总体齿带驱动装置,两个行ll、 12的全部的锭翼13 通过该总体齿带驱动装置彼此机械地连接,从而确保了角度一致的 同步。在该实施例中,行12的每六个锭翼13借助驱动电机22驱 动,其中驱动电机全部相同地设计。另外,该驱动电机22还有利 地电子同步,特别是通过频率控制。
在冲丸4亍4t翼13的驱动后,筒管纺纱轴15的驱动4艮据同样的原 理构成。在筒管轨14上以均匀的间距安装具有相同功率的驱动电 机32,该驱动电机通过齿带直接驱动行列12的筒管纺纱轴15。此 外,在驱动电机32的电机轴上抗扭地设置有齿带轮33,该齿带轮 通过齿带34驱动与筒管纺纱轴15抗扭地连接的齿带轮35。在同一 筒管纺纱轴15上抗扭地安装了另一个齿带轮37,该齿带轮通过齿 带38同时驱动相对设置的行列11的两个筒管纺纱轴15,是因为 齿带38绕经相应的、抗扭地i殳置在该同一筒管纺纱轴15上的齿带 轮39。对相邻的三件组的驱动是由驱动装置37、 38、 39这样传导 的,即如根据图3对锭翼13的驱动所进行的阐述。行11的筒管纺 纱轴15分别具有两个相叠设置的齿带轮39、 39,,其中,齿带38 围绕齿带轮39,运行,该齿带分别引导至相邻的三件组。通过这一种 方式,也对筒管纺纱轴15实现不中断的总体齿带驱动,通过均匀 的间距的驱动电才几32驱动能量导入该总体齿带驱动中。
因为驱动电机32安装在筒管轨14上,筒管轨14可以毫不困 难地从工作位置(图1 )旋转到落纱位置(图2 )上,并且再返回,
而不会#1驱动装置防碍。单个的筒管纺纱轴15的驱动装置和这样 的锭翼13同样地强迫同步。这里同样有利地预先设定了驱动电机 32之间的电子的同步。除此以外还有驱动电4几32的电子的转速调节, 该驱动电机的转速匹配于筒管20的填充度。这里要注意的是,在 多数情况下,总是设置多个用于锭翼13的驱动电机22和同样多个 用于筒管纺纱轴15的驱动电机32。然而当翼锭机较短时,只设置 一个用于锭翼13的驱动电机22和一个用于筒管纺纱轴15的驱动 电机32能够就足够了。
根据图4和5的实施例的基础原理符合于根据图1至3的实施 例。这里基本上使用与根据图1至3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 已经描述的相关部件这里不再重复描述。不4叉设置在锭翼轨10中 的锭翼13,而且设置在筒管轨14中的筒管套管分别又配备了组驱 动装置,该组驱动装置包含多个在才几器的纵向方向上分开设置的单 个电动驱动电才几22和32。在这个实施例中,该驱动电才几22、 32不 是外部地安装在锭翼轨10和筒管轨14上,而是集成在其中,从而 节省一定的建造空间。驱动电机22、 32也是通过抗扭地设置在其 电机轴上的齿带轮23、 33和齿带24、 34直接地驱动与锭翼13或 筒管纺纱轴15抗4丑i也连4妄的齿带4仑25、 35。
如图5中所示,每个4定翼13和筒管纺纱轴15的四件组由齿带 传动驱动,该齿带驱动由单个被驱动的锭翼13和筒管纺纱轴15传 导。每个锭翼13具有两个彼此相叠的、抗扭的与其连接的齿带轮 40、 40和41、 41,,并且齿带42、 42啮合到该齿带轮中,该齿带分 别驱动四个锭翼13。显然每个锭翼13只需要具有两个由各两条齿 带42、 42,围绕的齿带4仑40、 40,和41、 41,这就是i兌,在行11、 12中分别仅仅每第二个锭翼具有两个齿带轮。如图4中所示,直接 驱动的锭翼13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三个彼此相叠设置的齿带轮 25、 41、 41,。在这个改变的实施例中,直接的驱动借助驱动电机
22在四件组的一个《定翼13上的一个位置上实现,此外在该位置上 仅仅一条齿带42、 42围绕相应的锭翼13来引导。
才艮据图4的实施例的筒管纺纱轴15的驱动与用于4t翼13的驱 动的实施是相同的。同样为筒管纺纱轴15分别设置齿带传动装置 43、 43,,该齿带传动装置分别围绕四个菱形设置的筒管纺纱轴15。
在图4和5中以暗示的方式示出了并条机的送料辊对44。特别 是在图5中能够准确的看出,进料的粗纱能这样地引导,即以不防碍驱 动电机22的安置。从图5中能够准确的看出,当驱动电机驱动面向并条 才几44的4亍11的4走翼13时,i 艮图4相比只要稍作改动,而图4中 示出,驱动电机22驱动行12的4t翼13。然而这对驱动的基础原理 没有影响。
即使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各个对锭翼13的驱动和对筒管纺 纱轴15的驱动也是以同样的方式设计的,然而这不是绝对必要的。 例如锭翼13有可能拥有相对应于根据图1至3的实施例的驱动装置, 而筒管纺纱轴15拥有相对应于图4和5的驱动装置。同样地,相反 的实施例也是可能的。除此以外还有可能仅仅锭翼13或仅仅筒管纺纱 轴15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组驱动装置。这特别优选地用于筒管 纺纱轴15的马区动。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精纺机的驱动装置,翼锭机的筒管和/或锭翼设置在沿机器纵向方向延伸的轨上并且成组地由齿带驱动装置驱动,其特征是,至少一个驱动电机(22、32)安装在所述轨(10、14)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齿带驱动装置(23、24、25、33、34、35)分别驱动至少一个所述纺纱部件(13、15),所述纺纱部件属于包括多个所述纺纱部件的、借助所述齿带驱动装置结合的组,并且所述组的一个纺纱部件(13、15)各自由前面的组中的所述齿带(28、28′;38、38′;42、42′;43、43′)围绕,以及一个所述纺纱部件由后面的组的所述齿带围绕。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纺纱部件(13、 15)设置在两个彼此错置的行(11、 12)中,并且所述 齿带(28、 28; 38、 38,)围绕构成三角形的顶点的所述纺纱 部件(13、 15 )。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一行(11 ) 的所述纺纱部件(13、 15)分别由两个所述齿带(28、 28; 38、 38,)围绕,并且带有所述齿带驱动装置的所述驱动电机(22、 32 )分别对应于所述另一行(12)的所述纺纱部件(13、 1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纺纱部件(13、 15)设置在两个彼此错置的行(11、 12)中,并且一条 共同的所述齿带(42、 42; 43、 43,)分别围绕每个所述行(11、 12)的两个所述纺纱部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精纺机的驱动装置,翼锭机的筒管和/或锭翼设置在沿机器纵向方向延伸的轨道上,并且逐组地由齿带驱动装置驱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在结构上安装简单,并且在生产和安装方面仅需要相应的很少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