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头图片

荐读 解读吴修平写于1948年的《鼓岭之秋

2024-10-25 hth娱乐

  报》上的署名文章,作者吴修平。原文以简体字重录如下(个别不可辨识的文字以符号“□”代替)。

  【本报特写】这里是“天上人间”,在多难的大地上它是一个最安谧的角落,优美的环境和气候,使它驰誉远近,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多么美丽而使人爱慕的地方,绣球花,夹竹桃,□甑树(土名),虹树,桂花树,点缀在每一条山径和丛林之间,显得那么的娇艳,最使人陶醉的那便是这里的气候了,酷暑不会来到这天上的人间,凉爽和清幽没有一些市区的污浊□气息,来过这里的人是不会再想离开它,没有来过这里的人,慕名而向往更不知有多少。

  从城内过汤门路,一直向东门进发,过塔头街、东岳前、东岳岭、安下亭而至竹屿,这一段是有人力车代步的,虽然路是不平而崎岖的,但当你怀有一颗好奇的心想登“鼓岭”的时候,便觉得这是一条安舒的道路,因为在前面你将会享得烦嚣的城市里所享不到的清福。竹屿过去,会走路的人不妨慢慢地散步,欣赏着纯朴的田野风光。假使有几个伴侣同行,在那散步里更有意想不到的快乐,途上牧童樵子,村野姑娘,一切使人迷恋的景色,将会使人们的心头豁然开朗,心旷神怡。不能走路的人只要花了二百多万的法币便可以从竹屿坐一部竹轿上鼓岭,再下去是横屿,不多远就到了山麓。仰望苍翠的山岭,清幽可爱,有时云雾密布,登岭迷蒙,到“难倚坪”就是这里所谓的第一亭,七百三十层的石阶都是崎岖的岭道。再走一千零二十层的石阶已经使人开始喘息了,这是第二亭的“佛厝”,在这里可以略事休息。再走到“分路”(即知止亭),又是一千零九十二层的石阶,两旁耸立□岩石和一片葱郁的树荫,无限的大自然之美,毕露眼底,清风徐来树影婆娑,置身这里有如天堂之梦,再上“坪下岭”(内有契头顶,三脚路),又是七百三十九层石阶,走三十五层到良厝里,这里是“鼓岭”的顶头,是“鼓岭警察所”的所在地。从山麓到岭顶一共是三千六百十六个石阶,全岭周□约四公里,□目远眺,东到头柱顶,柱□顶交界,西有坪下岭,下歪分路、佛厝、难倚坪、上鼓、横屿、竹屿、安亭下、东岳岭、塔头街、东门而至城区,南临□浦楼、白云洞、鼓山、马尾,北方毗邻牛头塞、南洋、亭头。在警察所对面有一山谷,名为长田溪,可达仙溪,地下是野子涧,能够直通“牛头塞”。岭顶高山环绕,山峰起伏,有如骆驼之背。遥望原野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那市区里庞大的“万寿桥”更显得是那么的渺小。这一个地区虽没“夏都”牯岭的健全的设备,可是每当夏天,它也都会盛极一时,今年中外人士避暑到岭上来的约在二百人左右,其中外侨是占上了一百五十几位。

  岭上的建筑物,全是洋化,□时完整者有七十余座(今年房租一个夏季每幢约五十到一百美金),到了今天只剩下了一半,住在这里的多是基督教的信徒。也许有人会怀疑到岭上的生活一定是很枯燥的,其实不然,这里除了有三个球场外,还有那半圆形和方形的两个游泳池,管理这游泳池的一位名叫郑依五,那方形的一个游泳池经常是有售卖门票的,星期天他们照样是休息。也许更有人会考虑到岭上的生活必需品可能是很缺乏的,事实上在离开城市这么远的一个别有天地里,的确对日常的生活必需品是会感到缺乏的,因为它没有“夏都”牯岭那样的完善的设备,可是在这环境下也更应运而生许多为岭上人们便利的一些买卖商人。有两家水菜馆是经常为住在这里的人们“服务”的,假使你明天要说明青果、水果、鱼、肉、鸡、鸭,他们能够替你代办一切,只要你头一天开好了所需要物品的单子,他们就会统筹地派人来到城市里购买,第二天早晨,就不会遗漏地送到了你的府上。在岭上除了警察所在保护整个的治安外,还有许多为适应避暑人们需要的一切,像邮政局的设立。在这里也有三个邮柜,分布在大家便利的地方,更有三个郭依松、梁吓俤、王乃升是这里的“轿头”,他们无论在何时都可以供给你代步的竹轿。有一位那是再投机没有的了,为了岭上的外国人很多,他们都喜欢福州的“古董”,这位先生名叫倪玉茶,是为贩卖古董来到这里的,有时候获利真有我们想不到的好处。皮匠林家铭也是这里唯一的专为岭上人们修理皮鞋等等的一个唯我独尊的人物,假使在这里一旦皮鞋坏了,那就非来“请教”他不可。另有一个医务所还能够为这里的人们免费治疗疾病。一切人们所需要的在这里也都已经做到了给大家的便利,这一个虽然是未经开发的地方是足使人们流连而忘返了。

  岭上的一切是可爱的,无论那夹竹桃、绣球花和光彩焕发的朝阳,以及那艳丽的晚霞,都使人迷恋。徘徊在山径上,凉风习习,有时送来了一阵阵的钢琴□韵音,抑扬顿挫地震动了人们的心弦,这时谁都无法否认在这里是享到了人间的清福。

  秋天的女神来了,当她的风吹过了这座的“鼓岭”,告诉这里的人们夏天是去了,应该是下山的时候,大家都收起了行囊纷纷赋归。这几天迷恋在这里的还有格致中学的一位外国人唐慕声的一家四个人,和上海生化药厂负责人倪析声,他是在这里准备建“鼓岭新村”的基督教徒,在最短的期间内,他想在这里完成一个理想的新村。秋风带人们下了山,鼓岭开始寂静了,这几天听不到了钢琴的声音,它在待着明年更繁荣的来临,重新地接受人们的恋爱。

  这篇文章全文 2000 多字,内容丰富,可谓多方位、全视角地向读者介绍了鼓岭风光和人物,为今日研究鼓岭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参考资料。现根据这篇文章,结合其他文史资料,解读如下。

  福建历史上有两个《福建时报》,此处所言是创刊于 1946 年 11 月 1 日的《福建时报》,与 1919 年出版的同名报纸并无任何关联。这份《福建时报》为当时福建省政府之机关报,每日出报,对开四版。副刊以文艺性和综合性为主,有不少介绍福州风光典故的文章,故颇受大众好评,日发行量最高达 5000 份左右。该报一直出版至福州解放的当天,即 1949 年 8 月 17 日出版了最后一期。可以说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期,代表福建省党部的《(福建版)》和代表福建省政府的《福建时报》,是当时福建省内最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两份报纸了。

  吴修平(1927.7-2016.4),福建福州人,肄业于上海的中国新闻专科学校,1947 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先后在福建时报社、正义日报社、福建社担任过记者和编辑。1949-1952年任福建省委台湾工作委员会干事。1952 年后历任民盟福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兼秘书处主任,民盟福建省委组织部干事、秘书长、副主任委员,福建省政协副秘书长、常委等职。1986 年后历任民盟中央执行局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秘书长、专职副主席、名誉副主席。

  吴修平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外事委员会副主任。2016 年 4 月 9 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 89 岁。

  《鼓岭之秋》中提到的多处地名,与现在的叫法略有不同,需要我们来关注和研究。比如鼓岭第一亭,文中称之为“难倚坪”,其实原名叫“奶奶坪”,现已改为“乃乃坪”。“难倚坪”目前仅见此文使用,估计是受福州方言影响的缘故。在福州方言中,“奶奶坪”三字连读与“难倚坪”读音十分接近。可能作者是在询问了当地人之后,匆忙之间记录下来,选取了读音最接近的字。类似例子在文中还有佛厝(应为“福厝”)、良厝里(应为“梁厝里”)、仙溪(应为“鳝溪”)、坪下岭(应为“螃蟹岭”)等,无一例外都是福州方言的“音译”。

  在鼓岭公路修建之前,登山石阶是往来福州和鼓岭的唯一通道。《鼓岭之秋》也着重介绍了这个登山古道及其沿途风光,最为难得的是,作者统计出了登山古道的石阶数。按照文中给出的“分段”数据,作者最后总结出石阶数是 3616级。统计鼓岭登山古道石阶数的资料,目前仅见于此。当然,由于鼓岭公路的修建,现存的古道石阶层数,早已与往昔不同,具体还剩多少,尚待有心人去考究。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在介绍登山古道终点(即岭顶)时,顺带提了一句此乃“‘鼓岭警察所’的所在地”。据悉,民国时期鼓岭是不是真的存在警察所,尚有疑义。此文不仅证实了有警察所,还标明了具置,能够说是非常珍贵和难得的史料。

  但凡描写鼓岭的文章,总离不开介绍一下鼓岭邮局,本文也不例外。作为我国早期五大夏季邮局之一,鼓岭邮局不仅吸引了普通集邮者的关注,更因为起到承载中外文化交流的及其重要的作用而被文史界青睐有加。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史料,1948 年是鼓岭夏季邮局的最后一年,受时局影响,1949 年的鼓岭夏季邮局没有再开业。另外,当时鼓岭上除了一个夏季邮局,还有三处信柜,根据笔者查阅的福建省邮政管理局 1924 年档案资料,这三处分别是柯舍境、梁厝里和禅臣里。后期是否有变化,尚有待进一步考证。

  《鼓岭之秋》还有很多亮点需要我们来关注,比如文中提到的好几个人物均有名有姓,其中既有本地泳池管理员、轿头、皮匠等,也有外来的商人、投资者等。其他诸如生活配套服务、商业运作、别墅及其租金等,这些文字资料对于鼓岭历史和文化研究,极具参考价值。

  总之,1948 年的《鼓岭之秋》不仅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游记,更是难得的文史参考资料,希望笔者此番摘录和解读,能对进一步研究鼓岭文史有所助益。

  本文刊于《闽都文化》2020年第六期,原题目为《1948年的鼓岭之秋》

文章分类
联系我们
联系人: hth娱乐
电话: 020 - 2216 5516
传真: 020 - 2216 5516
Email: admin@rq95.com
QQ:
微博: rq95/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89号燕侨大厦4019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