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头图片

最高检连续发文!罗翔也发声

2024-02-15 hth全站网页版

  2月11日和12日,最高检连发两篇文章点评这部电影;12日,罗翔也发视频称“这件事真的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影片以鲜活的现实题材故事、小人物视角作为切口来展示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法理人情。

  ,激活沉睡的法条,制止不法侵害,弘扬正义和见义勇为精神。”张婷婷透露,影片中的案例参考了昆山反杀案、福州赵宇案和涞源反杀案等现实中真实案例。影片高度还原了现实中的办案检察官,他们也有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和生活中的日常琐碎,人到中年升职的压力、孩子升学的压力,检察官也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这在电影中都以稍带诙谐的方式真实地予以呈现。

  11日,最高检发布影评《推卸与担当》,署名为纪丙学(最高检第一检察厅)。文章称,电影以检察官韩明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正当防卫制度的适用,从不敢适用、不愿适用到切实转变司法理念依法适用正当防卫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

  ,提出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为了鼓励公民积极与犯罪分子作斗争,有效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有利于震慑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稳定,1997年,我国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放宽了防卫限度的条件

  即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规定了无限防卫,即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能采用无限度的防卫,即使造成了不法侵害者伤亡后果的也不负刑事责任。徒法不足以自行,虽然1997年刑法规定了较为完善的正当防卫制度,但相当一段时期却是“沉睡条款”

  再如,受传统的司法理念影响,司法人员也不敢适用,影片中韩明翻找了许多故意伤害案件,一一读给吕玲玲听,“以前的案件都是这么定的”。

  加之,“死者为大”“谁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认识,客观上也对正当防卫制度适用造成了影响,影片中死者一方拉横幅、堵大门等一系列行为,对司法办案造成了很多压力。以上种种,虽然是艺术呈现,但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了司法实践中适用正当防卫所面临的种种困难。

  2018年,昆山反杀案唤醒了刑法关于正当防卫这样一个“沉睡条款”以后,近年来,司法机关又依法办理了赵宇见义勇为案、河北涞源反杀案、浙江盛春平案等一批社会高度关注的正当防卫案件。正当防卫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实际上反映出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更高的需求。

  一个个案件是沉重的,似也颇具无奈。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失守,失去的可能就是民心。庆幸的是,正因为有韩明、吕玲玲等一批检察官、警官坚守初心,最终使得正义得以伸张,恶行得到惩处,使得我们在沉重和无奈中感受到了希望。

  12日,最高检又发布影评《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署名为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刘哲。文章作者称,看了《第二十条》,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是一部法律题材的电影,它更是一部属于每个人的生活片。当然,第二十条指的就是刑法第二十条,也就是正当防卫的这个条款。这个条款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内容大致都是知道的,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它的本质含义,以及那沉甸甸的分量。

  它砸在人头上,就是一个人的命运,甚至是一个家庭的命运,以及名誉、尊严、自由这些最可宝贵的东西。它会影响一个人的是非观和正义感。

  “我们习惯性机械化地套用法条,法律就成了冰冷的逻辑。感觉形式上构成,有结果、有行为、有意图,割裂开来在一个静态的特定的画面下,似乎就符合刑法的规定。但是,我们有没有认真地思考一下犯罪的原因,一个老实巴交的人为何需要打人,要杀人?案子办多了,我们还有没有耐心去倾听犯罪的理由,查清犯罪的原因,去体会当事人的不得意之处,存一份了解之同情。

  12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发布视频《电影第二十条观后,正当防卫的“难题”与“破题”》,引发网友关注。罗翔在视频中,就电影《第二十条》展开讨论,介绍了正当防卫条款和相关案例引发的争议,分享了自己对于正当防卫的理解。

  罗翔介绍,刑法第20条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争议最大的就是时间条件的紧迫性和限度条件的适当性。“正当防卫必须发生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过程中,但是什么叫做正在进行过程中?法律说的是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是什么叫做必要限度?什么叫做重大损害?”

  罗翔表示:“法律中没有理性人,只有有血有肉的一般人。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一般人,因此要身临其境带入防卫人的立场,不要对防卫人过于苛责。”

  202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对于不法侵害是不是已经开始或者结束,应当立足防卫人在防卫时所处的情境,按照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不能苛求防卫人。

  春节期间,多部影片热映。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2日19时45分,2024年春节档(2月10日—2月17日)档期总票房(含预售)突破36亿元。其中,由张艺谋执导,雷佳音、马丽等主演的《第二十条》还引发了社会化媒体的热议。

  按照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第二十条”同时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电影中人物的疑惑,也是包括法律界人士在内的公众一直关注的议题。实际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第二十条”一度被舆论称为“沉睡的条款”。正当防卫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法律支持正当防卫。这就是“第二十条”立法的初衷。

  但是这一条款为什么一度陷入“沉睡”的境地?法律界人士一致认为,过去司法机关之所以较少适用正当防卫条款,有多方面的原因。

  正当防卫的案件,若发生死伤,则“唯死伤者大”“杀人偿命”的思维往往占据主动,防卫一方会落入“超越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防卫过当之中;二是过于强调力量对等,否则就是防卫过当;三是事后的理性视角,未能顾及防卫一方当时的境遇。电影中的公交车司机正当防卫一案就典型地再现了这种尴尬。

  面对不法侵害,如果无法“完美”地进行正当防卫,那势必只有逆来顺受,甚至成为冷漠看客。

  就像电影中那个中学生一样,之前由于见义勇为反倒被人告了要被拘留,迫使父母低三下四求人和解,等到再被小混混毒打时,他已经不敢还手了,因为他不能确定,如果他还了手会不会又给家里惹来麻烦……“第二十条”沉睡,难以在生活中发生作用,必然如最高检公号发表的关于《第二十条》的影评中所说,将导致“是非观念被混淆,正义感发生动摇”。

  “法不能向不法低头”,这是电影里多次出现的台词,体现的是一种朴素的正义观,也慢慢的变成了新的司法理念。

  2020年,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印发了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

  。而在司法实践中,以“昆山反杀案”为代表,一系列正当防卫案件的宣判,意味着“沉睡”的“第二十条”已激活,其抵御不法侵害、保障公民权益的功能日益彰显。好的电影让人思考和共鸣。只要司法有力量、有温度、明是非,就能推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氛围。

文章分类
联系我们
联系人: hth娱乐
电话: 020 - 2216 5516
传真: 020 - 2216 5516
Email: admin@rq95.com
QQ:
微博: rq95/
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89号燕侨大厦4019室